值五四運動102周年之際,,《蘇州日報》5月7日A02版發(fā)表《我們該做怎樣的青年》,作者是蘇州革命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查燕華,。
1919年5月4日,,五四運動爆發(fā)。經(jīng)過五四運動洗禮,,越來越多的青年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,,逐漸走上革命道路。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創(chuàng)始人之一的侯紹裘在五四運動中擔任上海學聯(lián)教育科書記,、全國學聯(lián)文牘等職,。他在《松江評論》上撰文指出,五四運動霹靂一聲,,把許多青年“震醒了”,,出現(xiàn)了蓬蓬勃勃的氣象和勇往直前的行為,進而他提出“我們該做怎樣的青年”,。對這一命題的求解,,激勵著廣大青年肩負起“民族獨立,人民解放”的重擔,。
前赴后繼
投身革命洪流
蘇州自古人文薈萃,,又鄰近中國共產(chǎn)黨誕生地上海,在新思想影響下,,一批批進步青年迅速成長起來,。五四運動中,東吳大學,、省立一師,、省立二中及桃塢、晏成,、萃英,、英華等學校的學生以集會、罷課,、游行,、演講等開展聲援活動。為聲援學生,,蘇州工人罷工,、商人罷市,社會各階級投入五四運動的洪流,。其后,,蘇州青年紛紛辦學、辦報,、結(jié)社,,宣傳革命思想,。省立一師學生汪伯樂、劉銘久等創(chuàng)辦工人義務學校,,第二高級小學教師顧容川等創(chuàng)辦工人夜校,;省立一師學生華有文等創(chuàng)辦“人社”,顧容川和東吳大學學生費青等創(chuàng)辦蘇州第一工人俱樂部,;葉圣陶,、柳亞子分別創(chuàng)辦《婦女評論》《新黎里》。他們中一些人后來成為中共蘇州地方歷史,、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上的著名人物,。
許多有志青年選擇蘇州這方革命熱土實踐他們的理想,有的甚至把蘇州作為其革命生涯的第一站,。1925年,五卅慘案次日,,惲代英,、侯紹裘派共產(chǎn)黨員姜長林到蘇州,傳達中央指示,,號召蘇州人民支援上海人民的斗爭,。在蘇州黨團員的組織和發(fā)動下,蘇州人民以募捐義演,、示威游行,、罷工罷市等形式掀起長達一個多月的聲援五卅運動熱潮。其中,,樂益女中教師葉天底,、蘇州工專學生秦邦憲、博文中學教師許金元等青年黨團員發(fā)揮了領(lǐng)導核心作用,。中共黨員,、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創(chuàng)始人之一的葉天底組織所在學校學生勸募、義演,,籌款甚多,,上海《申報》稱贊“組織募捐,,樂益女中成績甚優(yōu)”,。
蘇州聲勢浩大的聲援運動進一步堅定了中共上海區(qū)委的決心,派侯紹裘負責組建蘇州黨組織,。1925年9月初,,侯紹裘、張聞天與葉天底,,3位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青年,,創(chuàng)建了蘇州最早發(fā)揮作用的黨組織——中共蘇州獨立支部,。侯紹裘因工作重心在上海,未擔任具體職務,,葉天底任書記兼組織委員,,張聞天任宣傳委員。那時,,張聞天入黨僅3個月,,蘇州成為其革命生涯的第一站。
當時,,聚集于獨立支部的還有一批青年,,許金元、王芝九,、汪伯樂,、徐鏡平、張世瑜,、沈靄春,、葛炳元……在這些青年的共同努力下,蘇州人民革命斗爭揭開新篇章,。這些青年在革命活動中得到了鍛煉,,被吸收入黨,走上革命道路,,有的成為獨立支部書記,,有的創(chuàng)建其他地方的黨組織,有的組建了蘇州共青團,、婦聯(lián),、工會等群團組織。
黨在早期面臨的斗爭形勢異常嚴峻,,在反動勢力殘酷迫害下,,很多年輕的獨立支部成員不幸犧牲。1927年4月,,侯紹裘在南京被捕后犧牲,,年僅31歲。1928年2月,,葉天底在獄中就義,,年僅30歲。獨立支部第二任書記許金元與侯紹裘一起被捕后犧牲,,年僅21歲,。第三任書記汪伯樂于1926年12月犧牲,年僅26歲,。第四任書記顧容川于1931年獄中犧牲,,年僅34歲,。他們平均犧牲年齡不足29歲。
用青春和生命
書寫無悔答卷
很多青年在險惡環(huán)境下,,毅然決然選擇革命道路,,奔走呼號啟發(fā)民智,深入群眾開展動員,,用青春,、鮮血甚至生命,書寫“我們該做怎樣的青年”的答案,。
以張聞天,、侯紹裘、葉天底為代表的青年,,家境富裕,,受過高等教育,畢業(yè)于名校,。張聞天畢業(yè)于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(今河海大學),,侯紹裘就讀于南洋公學(上海交通大學前身),葉天底畢業(yè)于浙江第一師范學校,。他們放棄自己的專業(yè)、職業(yè),、家庭,,選擇了一條鋪滿荊棘的道路。他們以救國救民為己任,,即使面對酷刑和死亡,,也如葉天底豪邁地喊出“我決不愿跪著生,情愿立著死”“大丈夫生而不力,,死又何惜”,。
馬克思主義揭示了改造中國社會的正確路徑,描繪了光明前景,,深深吸引那些上下求索,、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青年。當他們的志向與馬克思主義相遇,,從這一刻起,,他們就牢固樹立起不可移易的崇高信仰。這個信仰使他們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和藐視一切敵人與困難的勇氣,,使他們扛得了病痛,,經(jīng)得住酷刑,抵得了誘惑,。1926年初,,葉天底身患重病,,組織要求他回家養(yǎng)病,他卻在病榻上工作,,在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黨組織,,開展農(nóng)運工作。被捕時,,敵人從病榻上把葉天底帶走,。在獄中,葉天底被折磨得奄奄一息,,最后敵人只能用門板把他抬上刑場,。1927年,侯紹裘被捕后,,蔣介石派人以江蘇省主席的職位對他誘降,,被他嚴詞拒絕。蔣介石惱怒他“不識時務”,,命令劊子手將侯紹裘活活捅死,,并把尸體割成數(shù)段,裝入麻袋,,拋入九龍橋下的秦淮河,。和侯紹裘一起遇害的,還有獨立支部第二任書記許金元和吳江婦女運動先驅(qū)張應春,。
百年來,,對于“我們該做怎樣的青年”這一命題的求解,始終叩問并激勵著廣大青年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,,一代又一代接續(xù)奮斗,,譜寫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。今天的蘇州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,,賡續(xù)紅色基因的廣大青年正凝聚起奮進力量,,在蘇州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。
?。ㄗ髡呦堤K州革命博物館查燕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