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前的中國,,山河破碎,,烽火四起,有一群青年人,,鐵肩擔道義,,讓中華民族重新挺起了脊梁。百年后的中國,,山河壯麗,,國泰民安,還有一群青年人,,手握鋼槍,,守護國家與人民的歲月靜好,。
歲月靜好,,正是因為他們的負重前行。2020年6月15日,,印度軍隊越過邊境線,,在加勒萬河谷地區(qū),向中國軍隊激烈挑釁,。在主權尊嚴面前,,邊防官兵對印軍的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。陳祥榕,,作為盾牌手戰(zhàn)斗在最前面,,勇敢無畏殊死搏斗,堅決捍衛(wèi)祖國的領土主權,。最終,,他獻出了年僅18歲的寶貴生命,。戍邊烈士陳祥榕,他將笑容留在邊境,,把熱血灑在國土,,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“清澈的愛,只為中國”,。多么光榮的青年,!他稚氣未退的笑容,他余溫尤熱的鮮血,,他英雄無悔的事跡,,人民永遠銘記于心!
陳祥榕,,作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士,,用自己的青春捍衛(wèi)了祖國尊嚴。而我的青春里也有那么一抹迷彩綠,。2017年9月,,我有幸能夠踏入綠色的軍營,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士,。當踏入軍營,,穿上軍裝的那一刻,我無比自豪,。我與戰(zhàn)友并排,,從他們的眼中,看到了我心中的覺悟,。軍人特殊的身份,,注定了對情感不一樣的表達。很多時候,,相逢,、相識與別離都只在一聲號令下。于是,,無論是怎樣的情況,,都必須迅速收拾行囊,來不及說一聲再見,,道一句珍重,。隨時奔向新的戰(zhàn)場,奔赴祖國邊疆,。
現(xiàn)在,,我已經離開了軍營,脫下了戎裝。我不能再佩戴那光榮的臂章和肩章,,但那抹迷彩綠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上,,那枚熠熠生輝的黨徽緊緊地貼在我的胸口。使命和擔當,,永遠在路上,。
我抱著滿腔的熱忱踏上新的征程,入職了蘇州革命博物館(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),。從崗位培訓開始,,我逐漸學習了蘇州地方黨史知識。我明白了,,經歷了多少的硝煙和烽火,,才換來如今的和平與安定。戰(zhàn)士們戰(zhàn)斗在滸墅關火車站里,、陽澄湖畔洋溝溇村中,、鐵鈴關前江村橋上……用熱血鑄就打碎鐐銬的利劍和護佑人民的堅盾。我明白了,,付出了多少的智慧與辛勞,,才構建出當今的繁榮與盛世。勞動者們工作在水鄉(xiāng)金色的稻田里,、開發(fā)區(qū)建設的工地上,、古城改造的大街小巷中……用汗水建起美麗的鄉(xiāng)村和拔地而起的高樓。我更明白了,,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——三位熱血青年在蘇州樂益女子中學聚集,,建立起蘇州第一個真正發(fā)揮作用的黨組織——中共蘇州獨立支部。從此,,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因子植入蘇州大地,,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在蘇州長青不老,紅色基因代代相傳,。
轉眼,,我已經在新的崗位上工作了大半年。這半年間,,我當過“大白”,,下沉在社區(qū)志愿服務第一線,。我經歷了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開館的忙碌,,也為成百上千名觀眾講解基本陳列,講述中共蘇州獨立支部的歷史,。我還參與了“樂益”先鋒志愿服務團的組建,、招募、培訓和服務,從這些熱心公益的志愿者小伙伴身上,,我汲取到了“樂觀進取,、裨益社會”的正能量。
每天上班,,我踏入中共蘇州獨立支部舊址的庭院,,走進“燃血青春”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史跡陳列展廳,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:“歷史和現(xiàn)實都證明,,中國共產黨是始終保持青春特質的黨,,是永遠值得青年人信賴和追隨的黨?!眳④娙胛榈慕洑v和學習黨史的體會,,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句話,更加堅定了“永遠跟黨走”的信念和做好黨史宣傳的決心,。
我是幸運的,。生在和平的歲月,長在復興的時代,;接受了軍營的鍛煉,,走進了黨史的殿堂。一些戰(zhàn)友,,為了國家與民族,,獻出了自己的生命。他們的征途已經結束,,而我的征途還在繼續(xù),。生命之火尚在,為人民服務的心就不會改變,;心中那抹迷彩綠永存,,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志向就絕不會改變。
(本文發(fā)表于《蘇州日報》2022年08月01日A03版)
作者:蘇州革命博物館 史亞吉